值此清明时节,凤阳县科协组织工作人员参与滁州文明网开设的网络专题祭祀活动,缅怀先烈,寄托追思。“不忘先烈抛忠骨,民族复兴中华魂”。凤阳历史上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,不论是明初时的朱元璋,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烈士赵连轩,都值得我们缅怀和纪念。 赵连轩(1907-1932),凤阳县临淮关南赵村人,出生于工人家庭。1918年,12岁时为生活所迫到临淮关火柴厂当童工。1927年3月火柴厂工会成立,赵连轩多次参加争取人身自由改善劳动条件、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罢工斗争并成为工会中的积极分子。1929年4月,赵连轩加入中国共产党。 1931年赵连轩任中共凤阳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。此间,他在临淮关建立南岗党支部,并经常到板桥、门台子、红心、皇墩庙(今属五河县)等地宣传马列主义。赵连轩根据党的指示,多次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。他曾帮助遇险同志甩掉敌人的跟踪,配合派到敌军内部的同志把革命标语、传单投到敌军旅长办公室,致使敌军惶恐不安。 1932年4月,赵连轩任中共凤阳县委书记。此时,党组织的活动处于十分艰难的阶段。他先后在全县建立17个支部,发展200多名党员。曾在大庙乡的苗营、亮岗等地建立游击队。同年8月,由于中共长淮特委军委书记刘平(化名刘小平)叛变,赵连轩和与妻刘英被捕,被押往南京,关进国民党宪兵司令部拘留所。在狱中,赵连轩痛骂前来劝降的叛徒,经受严刑拷打,宁死不屈。他常对狱中战友们说:“头可断,血可流,革命意志不可丢!”11月25日,赵连轩夫妇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。当时赵连轩年仅25岁,是滁州市境内牺牲最早的一名县委书记。 “传承红色基因,争做时代新人”。75年前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获得了胜利,70年前,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又一次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,而今我们正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奋勇前进。在百年中国梦的实现历程中,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实现了民族的独立,感谢你们为我们铺平了道路,而我们也将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。 我们纪念革命先烈,就是要永远不忘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卓著功勋。永远不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,永远不忘他们的遗志和追求。
|
【打印本页】 |